搜索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递黄牛如何治理

小小快递员 3 天前 40
本帖最后由 小小快递员 于 2025-7-4 13:55 编辑

近年来,随着邮政快递业以及电商业务的迅猛发展,快递黄牛现象时有发生。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无证经营、跨区揽件及虚构交易等问题,对邮政快递业的稳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且可能损害消费者权益,还有可能引发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风险。对于快递黄牛问题的治理需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及企业管理多个维度进行探究,形成合力,实现治理目标,以促进行业稳健发展,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常见的快递黄牛,通常运营线上寄件平台或以整合供应链资源为由大量吸收散单,再交由快递公司完成实际的收派服务。从交易身份上看,其本身既不是真实的寄件人,也不是实际的快递服务公司。快递黄牛主要通过寻找有发货需求的货源及可提供低价快递服务的快递公司,促成相关交易,赚取上下游运费差价。

快递黄牛行为往往伴随着不规范经营,无快递经营许可证、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跨区域揽收等现象,严重扰乱快递市场秩序,影响行业长期稳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等快递相关法律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在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范围内依法经营快递业务,不得超越许可的业务范围和地域范围。客观来看,每个区域的快递价格基于当地快递业务量等因素会长期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正规经营的快递网点可有序竞争。但快递黄牛为谋取运费差价的最大化,以更低的运费价格进入市场,势必导致相应区域的快递市场价格失去平衡,加剧各网点之间的恶性竞争,最终对行业发展和消费者个人利益造成负面影响。

在过往查处的案例中,有部分不法分子为了避开正规快递公司对违禁品寄送的管控措施,利用快递黄牛无生产经营资质、无固定生产场所等特征规避监管,只管揽收包裹,不执行法律规定的开箱验视、实名登记等要求,为传输黄、毒、枪、危爆品等违禁物品提供渠道,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危害快递寄递安全。

目前,消费者通过微信等渠道搜索“寄件”“寄快递”等关键词即可发现,该类小程序种类繁多,用户量大,且绝大多数支持市场主流快递品牌的寄递服务。消费者如不慎通过该等平台下单寄送,会留下个人身份信息,而快递黄牛往往缺少对此类个人信息的保护管理措施,容易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泄露。

治理上述各类快递黄牛的危害问题,需要各方从立法、执法、司法及提升企业管理等多个维度共同作出努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七十二条、《快递暂行条例》第四十条以及《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第十八条分别对未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经营快递业务和在超越许可的业务范围和地域范围内经营快递业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未来是否能推动立法层面进一步明确黄牛行为的违法性依据和定义,并坚持权责利统一,针对快递黄牛行为增加的违禁品运输风险、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扩大担责范围,重点就快递黄牛行为涉及的行政违法及触犯刑法方面的责任加大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等,值得我们不断探究。

近年来,国家邮政局明确提出,持续开展市场秩序整顿,依法严肃查处超许可范围经营、无证经营、委托无许可企业经营等违法行为,斩断快递黄牛利益链条;会同有关部门大力纠治利用快递服务信息从事“刷单炒信”行为,突出治理非法使用用户信息、虚构服务交易、倒卖快递运单等违法违规问题;加强对企业履行服务承诺事项的监督检查,重点治理不按明示价格提供服务、“掐尖揽件”、附加不合理条件等问题,协同有关部门及时处置企业价格违法、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在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各地区均开展了针对快递黄牛的查处和打击,均取得不错的成效。相信各主管部门会不断加强对快递黄牛违法行为的打击治理。

快递企业亦须不断提高风险治理水平。在引入客户时,需要特别关注客户经营资质和实际开展业务的真实情况,针对平台型客户,在查看基础三证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了解客户平台业务的运行,可通过进入平台界面查看、下单测试等方式来判断客户业务属性。客户引入后,动态关注其合作的各项指标,例如是否存在异常托寄物品类、异常揽件地址、异常理赔争议等。如发现异常,需及时升级和干预处置。如客观上有证据证明客户存在快递黄牛行为的,需要作及时升级处理,采取终止合作、利用合法途径追究其法律责任等措施。同时,在企业内部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和了解黄牛风险和管控要求,增强员工合规意识,对于恶意引入快递黄牛业务的行为进行违规处理等。

0 回复

高级模式
游客